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用心探索新模式 智慧分享新体验——御澜湾校区教师在线教育教学感悟分享之四(综合学科)

发布日期:2020-04-17 20:55:21   来源:实小教育集团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迎来了新的挑战——开启在线教育教学模式。为了进一步推进教师“在线教育教学”工作实效,御澜湾校区开展了“用心探索新模式 智慧分享新体验”——在线教育教学感悟分享活动。老师们围绕备课、互动、作业、反思等环节不断提炼总结有效经验,并及时分享帮助同伴共同提高教学质效,在有序落实“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要求的同时保障教育教学的质量。


落实教学环节,开展“云上”美育

陈小君老师


在线学习,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没有老师的管理下,自主完成学习内容;在线教学,对老师更是一种挑战,需要通过在线平台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为了更好地开展在线教学,我也在实践与摸索中,完善教学环节,注重美术教学中的美感体验,努力提高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课前准备,万事俱备只等你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审美体验,我总会提前一天在学习通平台“通知”里发送精心制作的课程预告海报,以便学生提前了解学习内容,准备学习用品,更好地进行美术课程学习。


在线教学开展到第二周时,我们可以提前一天在上海微校上看到教学视频课,这对我们来说,可以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备课。每次上课前,我会提前观课并做好观课记录,关键的知识点或作品欣赏等进行截图,并插入观课记录,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更直观的呈现。观课结束后,我对本课的核心知识和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视频中的教学亮点进行及时的提炼与梳理。这样,可以确保在线互动时,更准确地向学生推送本课的重难点以及创作要点,帮助学生清晰地掌握知识点。

只有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确保在线教学的有序推进,使教学互动能真正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


课中教学,此时无“生”似有“生”


在线教学,没有三尺讲台,没有面对面的学生,不能与他们有眼神的交流,也不用与之“斗智斗勇”。看似教学轻松了,实则需要做好万全准备。在观课时,要一边把备课时梳理出来的知识点再次进行整理,一边思考学生具体在哪个环节可能会遇到问题,结合实际再次调整互动内容发送给学生,并实时提醒学生有遇到问题马上反馈给我,以便及时进行解答。虽然看不到孩子们一张张充满童真的小脸,但也能想象他们认真创作时的模样。


作品展示,百花齐放春满园


令人欣喜的是,学生的美术作品一次比一次精彩,无论是作品的数量还是画面的完整性,都比预期的好很多。或许是能利用家中现有的材料比较丰富,作品更有个性了;或许是创作的时空不再被局限,作品更完整了;又或许是创作过程融入了家长的智慧,作品更精彩了。


对于一幅幅孩子们用心完成的作品,我做到每一幅作品都有个性化的点评,有改进意见。并及时保存学生作品,根据画面构图对作品图片进行适当地剪裁,优秀的作品按照学习内容建立相应的文件夹,有的做成视频,上传至平台的“资料”里,以便学生欣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激励了孩子们积极参与学习与创作的热情。



课后反思,录取精华置糟粕


五周的在线教学,在一次次的尝试和探索中,我发现在线教学的学科性优势在慢慢凸显。比如,学生的作品以拍照的形式上传,这便于我建立学生的电子美术学习档案袋,也便于在学习平台上进行展示。学生上传作品后,我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每个班的上传情况,谁还未上传,一目了然。学生的优秀作品,也可以转发在班级群里,及时进行展示与评价。


当然在线教学工作还存在不足,怎样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网络教学任重道远,相信我会克服困难,竭尽所能做好在线教学工作。落实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育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课堂返璞归真,内容别有洞天

李佳旺老师


在线教学,对于体育学科的老师们来说真是一次艰巨的挑战。居家体育课如何上?如何利用居家环境指导学生安全运动、增强体质?如何保持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养成科学健身的好习惯?一系列的问题牵绊着所有体育老师的心。但是空中课堂体育学科的教学视频,让我茅塞顿开、感受颇深。


第一个感受是:课堂返璞归真。教学器材化繁为简,随手拿来就能使用。例如毛绒玩具、报纸团成的球、鞋盒等等。看似简单的器材,却都是实用至极。毛绒玩具作为仰卧起坐练习时候的运输物,不仅轻巧方便而且便于计数;报纸团成的球可以进行废物利用,作为地滚小皮球的器材方便又安全。没有了花哨的器材,多了一些原始的自制道具,让课堂呈现得更加真实简单。就像我们小时候的弄堂游戏,虽然都是简易的自制玩具,但决不会影响我们锻炼的兴趣一样。


第二个感受是:内容别有洞天。器材与练习虽简单,却始终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运用简单的器材,将重难点解决过程“可视化”。例如用手臂夹住A4纸的方法,简单的限制了跳绳时候双臂的摇动,迫使手腕发力摇绳。通俗的讲就是:纸不掉,说明是在用手腕摇绳。又例如运用报纸团成的小皮球,通过滚球后球撞击墙壁所产生的声音大小,来判断自己是否做到滚动有力的重点。种种设计都彰显着教师们的智慧,让教学别有洞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助推课堂转型的脚步越走越快,不知不觉成为了我们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在线教学期间,让我更深刻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力量,同时也提醒了我以往忽视的根本性内容。例如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在低年级重难点解决中如何做到“可视化”和对练习活动的设计实效性的探索等等。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教学之中,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运动能力。



键盘后的有趣互动,让教学更有温度

刘阳荷老师


在线教学的第一天,我早早的准备好电脑,调试好电视等待着。记得一年级唱游第一节课是欣赏歌曲《赞歌要比星星多》,在观看空中课堂教学视频的过程中我就一直在思索,该如何在课后让学生们提炼出这节课的重点,该从什么角度去布置课后小作业呢?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决定以布置一道选择题和开展一次简单的讨论作为最终的课后回顾,这样既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又能用这样简约的方式巩固知识点。当时我在等待学生们回复的时候内心很是忐忑:孩子们能及时看到我发布的消息吗?孩子们知道该如何回复讨论吗?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刷新后,一个个熟悉的名字映入眼帘,原来孩子们都在迫不及待的参与呢!我脑海中仿佛浮现出一张张稚嫩的小脸,正微笑着用小手快速回复我,太欣慰了!


一次又一次的空中课堂也让我与学生的互动操作越来越熟练,布置简单且富有趣味性的课后小活动成了我每次课后的“小甜点”。让我印象最深的一次互动是在学习了“四分休止符”后,空中课堂的直播老师讲解并带领学生们利用“唱家长”的主题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堂结束前出示了一个小儿歌,这不正是一个趣味小活动吗!在现在这种特殊时期,家里的爸爸妈妈大多也在家里陪孩子学习,正好可以来个“亲子小游戏”。当我将这节课的互动内容发布下去后,很快我就陆陆续续收到了各式各样的回复,有的是自己分饰两角,有的是和爸爸妈妈合作,还有的拉着爷爷奶奶也加入了进来,大家热火朝天的参与着,我也利用了“评论”和“点赞”功能,给每一位参与的孩子及时送上了鼓励的话。在这样的时刻,我想我们敲击键盘的手是温热的,心是温热的,孩子们热情洋溢地敲击下的每一个标点、说的每一个字都是温热的……

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我们虽不能相见,但键盘上的温度让我们紧紧相连……


走近孩子,走进“道法”教学

潘琼美老师


一场疫情,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但有幸的是可以观摩到优秀教师空中课堂的教学视频。观摩了几次陈静怡老师组织的道法教学,真是受益匪浅。陈老师以她出色的教学流程,让我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感受到了道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她的课堂始终都能抓住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几次教学活动的观摩,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一、故事引领,环节紧扣

陈老师比较重视故事的引领,如在《我不拖拉》这一教学中,她以媒体播放《拖拉鸟》的故事导入活动,在故事将结束时,提前停止播放,让学生猜猜拖拉鸟的最终结局,以此引出课题,这样在课堂伊始便抓住了孩子的心。有的孩子认为拖拉鸟最终因为没有及时做窝而冻死了,有的孩子认为拖拉鸟及时做了窝 ,躲过了寒冬。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不仅让孩子对做事拖拉的后果有了初步感受,同时让孩子明白了,拖拉的行为完全取决于自己。

二、联系生活,注重形式

形式多样化,联系生活实际,是陈老师又一教学特色,她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及认知特点,努力创设游戏的、活动的、开放的课堂形式。我们都知道关于做事是否拖拉这一话题,不能只停留在故事里、童话中,而要回到孩子的现实生活,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探讨,才更有针对性。所以陈老师根据教材精心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拖拉一下没关系吗?选择图片练习说话,从消防员、医生、农民拖拉了,造成很严重的后果,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珍贵,强化了学生做事不应该拖拉的意识。同时陈老师又把话题引到了孩子自己身上,日常中孩子的拖拉会影响健康,影响心情,还会受到批评等等,通过联系生活,让课堂达到高潮,让孩子明白拖拉不仅会影响自己也会影响别人。

三、儿歌、游戏教学,加深感悟

陈老师的几次教学活动中,我最大的感悟就是,活动中采用了很多游戏以及儿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陈老师设计的游戏简单又便于参与 ,大大吸引了屏幕前的孩子们。如:“一分钟能干什么?”让孩子在一分钟里面试试能做几道算数题,写几个字,拍几个皮球等等,让孩子明白了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坚决不做小拖拉。那怎样才能做到不拖拉呢,陈老师又用了一首儿歌《不拖拉 人人夸》:“闹钟响,快起床,时间到,就睡觉,做作业,要专心……”朗朗上口的儿歌,非常明确地告诉了孩子怎样做到不拖拉。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只要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用心了解孩子、走近孩子,才能设计出更加适合孩子的道法教学活动。从孩子的实际情况着手,从生活中挖掘学习的内容和素材,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接受教育,才能帮助他们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整合:刘萍

审稿:戴琦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