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文化认同、培育家国情怀,青浦豫英小学于2025年6月25日开展了主题为“探寻申城文脉,寻踪家乡美”的研学夏令营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上海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通过沉浸式探访文化地标,引导学生在“看、听、思、习、探”中寻踪家乡文脉,感知家乡魅力,传承城市精神。
上善好少年、优秀毕业生及校国旗护卫班毕业生等64名学生参加。朱欢、郭娟、张翠亚三位老师全程带队陪同。
· 上午--悖论博物馆:科学与艺术的辩证探索
同学们在上海悖论博物馆,走进无限镜像和重力反转房间,亲身探索光波干涉、神经感知的科学奥秘。面对《矛盾阶梯》《分离沙发》等展项,他们开始怀疑“眼见为实”,感受哲学思考的魅力。每一次互动,都让大家从困惑走向明白,既反思了确定性,也培养了科学辩证的思维模式。
· 下午--东方明珠电视塔:城市记忆与未来展望
同学们登临263米主观光层,俯瞰浦东陆家嘴的繁华全景;挑战259米全透明悬空观光廊,在“天际穿行”中锤炼勇气与团队协作精神。随后步入上海城市历史发展陈列馆,借助多媒体互动展项与实物展览,聆听上海从开埠至今的沧桑巨变。
本次活动以“行走的课堂”形式,串联上海的历史厚度与创新活力,设计了研学手册,通过任务驱动,带领同学们在“看、听、思、习、探”中寻城市文脉,解申城文化,引导大家在虚实交融中读懂家乡、热爱申城。
同学们于返程中分享感悟,将城市记忆化为面向未来的行动力。愿每一位参与者带着文化自信与探索热忱,在黄浦江畔书写属于我们的城市叙事!
【学生感言】
非常开心参与这次“探寻申城文脉,寻踪家乡美”研学之旅。这不仅让我结交了新朋友,还让我大开眼界,收获满满!走进上海悖论博物馆,仿佛来到了一个奇幻世界。站立的人会颠倒、无限延伸的镜子长廊和倾斜的房间等,让我感受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神秘。登上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站在玻璃观景台俯瞰我们的家乡,雄伟的建筑、宽阔的黄浦江和车水马龙的街道尽收眼底。我感受到了上海的繁华与活力,我好喜欢我的家乡申城!
——三1班 朱梓灏
今天是我特别开心的一天,有机会和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一起参加夏令营活动。走进悖论博物馆,我学到了近大远小、相对运动、薛定谔的猫等科学知识。走进雄伟壮观的东方明珠电视塔,我乘坐了最快速度每秒约上升7米的电梯到达东方明珠的二球,还感受到了短暂的耳鸣,真的很奇妙。走在玻璃栈道上,俯视地面,看到了江面上正在行驶的船只,还看到了像“打蛋器”一样的上海中心大厦。感受到了国家科技巨大的进步,我未来要努力学习,为国家的发展做一点贡献。
——二(9)班 彭瑾瑜
今天,我和同学们在“探寻申城文脉,寻踪家乡之美”活动中来到了悖伦博物馆和东方明珠电视塔。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东方明珠电视塔。塔高468米,从表面上看只有3个球,其实是由11个球组成。我站在东方明珠电视塔249米的位置,通过透明玻璃往下看,马路上行驶的汽车像甲壳虫一般渺小,黄浦江碧波荡漾,船只来来往往,两岸的景色尽收眼底,这种美是难以言喻的。这次研学活动让我难以忘怀。
——五(2)班 陈嘉豪
踏入悖论博物馆,秩序世界顿时碎裂。我看见墙上扭曲镜像,踏过的阶梯无声地旋转——原本坚实可信的视觉世界瞬间崩塌,如同被一场无声的风暴席卷。我和刚认识的小伙伴在此处欢闹嬉戏,被折叠、翻转、揉捏,真是一场奇妙的认知游戏。吃完午餐登上东方明珠塔,则是另一番景象。我和妈妈曾几次在夜晚登上东方明珠塔,但白天来到这里还是第一次,站在高空中,低头便是黄浦江蜿蜒如带,汽车就像小蚂蚁,建筑也像一排排火柴盒,太奇妙了,此处风景被踩在脚下,老师们也举起手机给我们定格童年的美好时刻,幸福感油然而生。
——二10班 范伊蒂娜
在“探寻申城文脉,寻踪家乡美”的研学中,我满载而归。踏入上海悖论博物馆,奇趣展品颠覆想象,沉浸式互动体验让我突破思维定式,领略到多元视角的奇妙魅力。登上东方明珠塔,震撼之感油然而生。立于观景台俯瞰,黄浦江碧波荡漾,船只往来如织,两岸繁华盛景尽收眼底。这段珍贵记忆,将激励我继续探寻申城魅力。
——五7班 徐千雅
撰稿:朱欢
审稿:蒋丰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