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上海 “大思政课”重点试验区(青浦区) “‘学用合一’视域下区域学科育德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和协作模式研究”项目正式启动,联合共同体十校领导及课题组成员集中青浦区实验中学数字会场,共商通过跨学段协作、跨学科融合、跨主体协同,创新构建大思政育人新范式。青浦区教育学院德研室副主任刘丽娜出席会议,启动仪式由区教育学院德育科包雅雯主持。
区级部署明确研究方向
刘丽娜副主任代表区教育局对项目推进提出具体要求,强调需要聚焦“目标导向-过程管理-成果产出”全链条研究。特别指出要建立常态化研究机制,按学段开展差异化实践研讨,为项目组划定了“聚焦真实问题、注重实证研究、形成可复制经验”三大实施路径。
牵头校详析项目设计思路
项目牵头校实验小学校长徐峰系统阐释了研究框架和推进策略,此项目将立足“双新”课程改革需求与区域课程改革特点,以深化课程思政为导向,探索“学用合一”视域下学科德育与区域项目式学习(PBL)在理念、路径与实践层面的深度融合,推进课程教学实施中教、学、评、研各环节深度融合的途径、方法与策略,同时通过跨学段学科德育目标的序进梳理和跨主体协作模式的实践探索,深化打造区域学科德育新生态的要求,有效补充“学科德育项目式实施”与“区域协同机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实施推进计划全景呈现
实验小学德育主任池凤仙对项目三年推进计划进行了说明,明确“理论建构-课例开发-模型提炼”三阶段实施策略。,构建“目标共商-路径共创-成果共享”的协同研究机制,通过“十校联动、学科融通、数字赋能”三大抓手,探索“学用合一”理念下的学科德育项目式学习实施路径,形成具有青浦特色的“德润课堂”创新范式。
跨校研讨迸发创新火花
十所学校的分管领导纷纷发言,既肯定了项目研究的价值与意义,又对项目方案展开深度研讨,大家一致认为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尤其要发挥领导小组和项目组的引擎导向功能,通过定期召开“十校联席会议”,形成动态调整机制,注重阶段梳理,做好研究重心调整、骨干教师调配、资源配给调优等支持保障工作,实现项目推进的责任网格化、成果可视化、机制长效化,确保项目研究过程和成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专家把脉提升研究品质
与会专家高度肯定项目设计的完整性、科学性和创新性,尤其对核心概念的界定、“三阶九维”设计方案模板、3E评价模型的初步架构等内容提出了专业指导,如,完善“目标层-实施层-评价层”的逻辑闭环;构建融入“上善”地域文化的育德矩阵;强化3E评价模型的行为观测维度。此外,特别指出学科教学既要强调育能更要凸显育德,呈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该项目立足破解德育“知行分离”难题,通过研究“学科育德×项目化学习”的新范式,构建覆盖“认知参与→情感共鸣→行为转化”全链条的德育评价,打造小学—初中—高中贯通的德育协同机制,探索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最终实现思政教育“入脑、入心、入行”的育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