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破解教师论文撰写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提升全校教师教科研水平,2025 年 10 月 24 日下午,御澜湾学校特邀区教育学院科研员张卫平老师,开展“论文撰写简述”主题教科研讲座。全体教师齐聚现场认真聆听,活动由校务处副主任沈易茹老师主持。
本次讲座,张老师精准聚焦教师核心需求,围绕“职称论文写作技巧、教学实践案例、核心素养融入教科研”三大板块展开深度分享。在职称论文写作指导中,他明确论文需兼具主题性与科学性,需遵循“问题-论证-结论”的三段式结构,强调选题要切口小、子论点呈因果关系,同时需紧密结合政策热点,规范参考文献格式等。
在教学实践案例分享环节,张老师以小学美术《昆虫乐园》、语文《我喜欢小动物》等课为例,生动展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为教师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思路。此外,讲座还详细解读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大领域的六大核心素养,为教师将核心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及论文撰写提供了全面指导。
整场讲座内容详实、干货满满,既解答了教师们在论文撰写中的诸多困惑,更助力大家厘清了教科研思路、掌握了实用方法,为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教师学习体会】
项梦莉:踏入讲座现场,便能感受到张老师满满的诚意与热情。他以无比悉心耐心的态度,开启手把手“教学”模式。无论是初涉论文领域、满心迷茫的“小白”,还是经验丰富却想更进一步的资深教师,亦或是在论文撰写中陷入困惑、找不到方向的老师,都能在他的精准指导下,拨云见日,找到前行的方向。讲座中,张老师语重心长,提醒各年龄段教师做好职业规划,秉持学术钻研精神并持续努力。他以一篇篇优秀范例,规范了论文撰写格式与内容。最令人受益的是,他分享过往指导故事,用优秀教师的成长历程激励大家勤动笔、多耕耘,让我们收获满满!
黄晓悦:参加“论文撰写简述”教科研培训讲座,收获挺多。张卫平老师的讲解很实在,从论文选题到结构搭建,一步步讲得明明白白。以前觉得写论文挺难,听完后知道了从哪里入手,怎么把自己的研究想法整理成规范的论文。这对我以后开展教科研工作帮助很大,也让我对写好论文有了信心,希望以后能多参加这样实用的培训。
钱尧尧:参加张卫平老师的“论文撰写简述”教科研培训讲座,我收获很多。张老师开场的“凤头-猪肚-豹尾”生动形象地就把论文结构勾勒清楚,把论文写作的难拆成了可落地的步骤——比如选题要小而精、框架得先搭逻辑骨架,解决了我之前动笔就卡的问题,懂得了选题切口小,结构遵循“问题-论证-结论”的逻辑。这次培训让我明白,写好论文需用规范方法才能更好落地。今后我会将这些技巧运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与论文撰写中,提升教科研能力,助力自身专业成长。
顾晨婷:此次论文撰写培训令我受益匪浅。张老师告诉我们论文其实也是我们青年教师职业规划的一部分,作为老师在不断加强自己职业素养的同时,也要不断学习,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添砖加瓦。在以往写作中,我常陷入堆砌辞藻的误区,忽略了论文最核心的骨架支撑,章节没有格式,懒懒散散,文章找不到核心。通过系统学习简述技巧,我明白了清晰的问题意识、严密的论证链条才是学术写作的根本。特别是“问题-论证-结论”的三段式结构,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明确路径。这次培训不仅传授了实用方法,更重塑了我的学术思维——从被动收集资料转向主动构建知识体系。我认识到,优秀的论文需要兼具建筑师的全局视野和工匠的精雕细琢。这场培训正是引领我从写作新手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梯。
张林梓:参加本次论文撰写培训,我收获颇丰。培训围绕论文的核心要求、结构框架与实操技巧展开,条理清晰且实用性强。从选题需“切口小、明做法、显成效”,到“问题-论证-结论”的“凤头-猪肚-豹尾”结构,再到如何紧扣《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等政策精神,都给出了具体指引。我深刻认识到,论文撰写需兼顾科学性、实践性与新颖性。既要扎根教学实际,又要融入教育政策热点与理论支撑。后续我将把培训所学运用到论文创作中,聚焦具体教学问题,规范结构、锤炼内容,让论文真正成为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升华。
孙丽雪:很荣幸能参加张卫平老师主讲的“论文撰写简述”专题讲座,整场学习干货满溢,让我受益良多。张老师凭借丰富的审稿经验,将论文写作的核心逻辑拆解得清晰透彻:开篇便点出“论文本质是有效对话”的关键认知,细致阐释了标题、摘要等核心板块的要素规范。尤为实用的是他总结的论文结构心法——“问题-论证-结论”,恰如“凤头、猪肚、豹尾”的精妙隐喻,让结构逻辑一目了然。此外,张老师还梳理了高频退稿原因,分享了实用的格式自查清单与文献管理工具。这场讲座让我系统掌握了写作全流程规范,深刻领会到逻辑严谨与细节把控的重要性,彻底缓解了此前的写作焦虑。衷心感谢学校的精心组织,更感谢张老师的倾囊相授,这不仅是写作技巧的提升,更是一次深刻的学术思维洗礼,为我的研究之路筑牢了根基。
撰稿:沈易茹
审核:刘 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