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新闻中心

生趣 探索 发现——青浦区实验小学集团成功举办区幼小衔接暨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研讨会

发布日期:2019-10-30 11:11:24   来源:实小教育集团   


青浦区“幼小教育衔接”实践研究项目自20173月正式启动以来,为区内的幼儿园和小学建立起了有效的合作联动机制,大家围绕“幼小衔接”这一共同的话题开展实践探索,进行对话交流。

1028日下午,以“生趣 探索 发现”为主题的青浦区幼小衔接暨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展示研讨活动在实验小学举行。


青浦区教育局副局长王海青、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姜虹、区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张臻、区教育局基教科小学段负责人李韵、托幼办负责人钱峥和全区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分管校长、骨干教师以及“峰华”特级校长工作室、“赵静华、戴琦弘”种子计划团队成员等20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区教育局基教科小学段负责人、瀚文小学校长李韵主持。









课 堂 教 学 展 示

与会老师首先分场次观摩了一年级各学科课堂教学和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的展示。

在学科课堂教学展示中,青湖校区陆怡老师执教了语文课《z c s》、御澜湾校区莘美静老师执教了数学课《分彩色图形片》、城中校区周言枫老师执教了英语课《My Family》、御澜湾校区李佳旺老师执教了体育课《立定跳远》,这四堂真实而高效的公开研讨课均从兴趣激发着眼,习惯培养入手,通过创设情境、融入游戏、开展合作等形式,充分展现了这批即将“双满月”的一年级新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主题式综合活动课展示中,城中校区钱素娟、卫迎老师组织开展的《我是家庭小帮手》和胡玉燕、殷龚璀等老师合作开展的《我与校园“零距离”》两堂活动课,围绕“我爱我‘家’”主题,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多种课程资源,以完成活动任务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体验、合作探究、交流分享中玩一玩、做一做、学一学。






汇 报 交 流 研 讨

首先,大家观看了VCR《泡桐树下,我们在等你》,视频从“融入、习得、养德”三个篇章介绍了实验小学在幼小衔接工作开展中的一些富有校本特色经验做法,向大家分享了学校基于儿童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也展示了实小幼小衔接工作的长期性和整体性。

接着,实验小学校长徐峰以《秉持儿童立场 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的发展》为主题回顾了学校参与上海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试点的进展情况。徐校长从“秉持儿童立场,凸显实践经历”、“挖掘课程资源,重组课程结构”、“聚焦课程实施,关注课程评价”三个部分阐述了学校在上海市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思考与探索、经验与收获。


随后,学校承担此项试点项目的部分老师以情景剧的形式展示了对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的理念解读、主题内容确定、课程设计实施及困难困惑、收获感悟进行了题为《我们在行动》的案例分享,让与会的老师不仅对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与了解,也深深感受到了实小教师团队面对挑战所展现的智慧与勇气、从容与自信。



在互动交流中,青浦区徐泾幼儿园园长杭爱华、青浦区盈星幼儿园园长姚春玲、青浦区庆华小学校长秦玉平进行了即兴发言。


杭园长说,实小用心、用智慧为新入学的孩子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自信的成长空间,肯定了实小教师的精彩展示与专业精准。


姚园长认为幼小衔接工作的推进首先应理清两大问题,即幼小衔接的责任归属权问题和如何解决好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断层问题。对此,姚园长结合观摩活动给出了专业的指导,她表示两个学段之间一定要做好“有序、有效、有机”的“衔”和“理念承接、内容拼接、方法转接、评估对接”的“接”,为幼小衔接修筑一条“缓坡道。”


秦校长感到今天的活动充分展示了富有实小特质的课程魅力,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帮助孩子们建立了向往学校生活的归属感。基于儿童立场的开放式课堂形态更需要激发教师的内在生长动力,引导教师全情投入、用心实践。


专 家 点 评



青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姜虹进行了专家点评,她首先肯定了学校作为市课改基地校在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项目试点中所做出的努力,通过不同的课堂形态展示了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的实践探索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幼小衔接,同时也提出要求,她希望学校要坚持探索“零起点、等第制”工作,要着眼于低年级的课程统整,将课程架构纳入到学校原有的具体课程中去;要立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抓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要依据市小学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指导方案,提供更多有价值的案例。希望学校从改变实施方式,整合课程资源,积极动员教师等方面进行更深入地实践与探索。


领 导 讲 话


青浦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负责人张臻老师从幼儿园、小学、家庭的社会现状解读了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肯定了实验小学在市低年级主题式综合活动课程推进中的创新实践和有效探索,他指出,这样的课程是基于原有课程基础上的融合,无论从课程理念、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体现了坚持儿童立场、注重兴趣激发、落实习惯培养等综合元素。他希望两个学段之间能架起更好的桥梁,探索更有效的实施路径,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基。



基于儿童立场,就需要我们拥有儿童眼光、引入儿童所有、给予儿童所需、激发儿童所喜,让我们在实践研究中,在主动求变中,在保护童真中,在发现引领中,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有趣,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