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小学(青湖校区) 朱 欢
孩子成长的过程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受点挫折,会使其懂得人生道路的坎坷,并学会从挫折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独立意识,以及应对困难的勇气和决心,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因此,培养孩子乐观开朗、让孩子能够忍受和消除挫折并保持完整的人格和心理平衡,能微笑着面对挫折很重要,这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那么家长应如何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把它看成是磨炼意志、提高孩子抗挫能力呢?
一、父母要树立挫折教育的意识,认识挫折教育的重要性
当孩子面对挫折时,家长应教育孩子不要害怕挫折,鼓励孩子战胜挫折。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但决不能包办。当孩子战胜挫折时,及时给予赞赏,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孩子失败了也不要埋怨,更不要奚落,而是帮助他从失败走向胜利,帮助他跨越挫折。
案例故事: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到了四岁还不会说话,大家都怀疑他是低能儿。但是,担任电机工程师的父亲对他没有失去信心,他想方设法地发展爱因斯坦的智力。他给儿子买来积木,教他搭房子,儿子每搭一层,父亲就表扬和鼓励一次,就这样,爱因斯坦一直搭到十四层。
上学后,爱因斯坦仍然表现平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同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老师甚至对父亲说他将一事无成。面对大家的讽刺和讥笑,爱因斯坦十分灰心丧气,甚至不想去学校,不愿见到老师和同学。父亲却鼓励他:“我觉得你并不笨,别人会做的,你虽然做得一般,却并不比他们差多少,但是你会做的事情,他们却一点都不会做。你表现的没有他们好,是因为你的思维和他们不一样,我相信你一定会在某一方面比任何人都做得好。”父亲的鼓励让爱因斯坦振作起来。
母亲对于爱因斯坦,除去百般疼爱和呵护,更多的也是鼓励。有一次母亲带他和亲友一起郊游,别的孩子都在游泳或爬山,只有爱因斯坦一人默默地坐在河边,静静地注视着水面。亲友忐忑不安地问母亲,他是不是神经有毛病,一定要趁早带他去医院做检查。母亲却十分自信地说:“我的小爱因斯坦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发呆,而是在沉思。他将来一定是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父母的鼓励和爱促使爱因斯坦的智力迅速发展,后来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从爱因斯坦的故事中可以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家长对孩子热切的期望、适当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将是孩子成功的重要保证。
二、父母要调整心态改变观念,帮助孩子正确理解应对挫折
孩子对挫折正确的认知和理解是挫折教育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作为孩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常常是不稳定的,易受情绪等因素的影响,在碰到困难和失败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失败和挫折,这时,家长要及时教育孩子采取不回避的态度,鼓励孩子面对现实,勇敢的向困难发起挑战,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你只要勇敢,一定能做好的”,“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看一看下次怎样做”"只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做了就行"。一句“你行的”、“你真勇敢”、“好样的”、“瞧你做得真好”……可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激励他努力去克服困难,当孩子一次次战胜困难时,他们便增添了勇气,激起了战胜困难的愿望。这使家长的“你行”也就变成了他们自己的“我行! ”
很多情况下,给孩子带来最多打击的往往不是失败本身,而是他对失败的理解。比如你的儿子没能被选上参加运动会,他想到的原因可能是:“我不如别的同学。”但也有其他原因,比如“他们需要更多男孩”,或者“他们要跑步最好的”。这样做不是要你教孩子逃避责任——有些时候导致失败的确实是孩子自身的原因。
“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这个是必须要告诉孩子的。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过重。不要迫不及待地为孩子提供帮助,让他们自己试着用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如孩子写毛笔字有困难,可以先让他临摹。
心理家研究指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高达九成以上的人会选择五种反应:攻击、退化、压抑、固执与退却,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于10%。大多数人在遇到挫折时,很容易陷入负面情绪,总是将失败的想法归咎到负面的事物上,习惯对自己一味的责备和否定,不懂得如何去调整负面情绪。家长要有意识地将孩子的失败作为教育的契机,引导孩子重新鼓起勇气大胆自信地再次尝试,同时,教育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提高克服困难和抗挫折的能力。有的家长因为孩子考试成绩不好,就对他产生失望的心理,甚至把这种情绪传染给孩子,使孩子对自己也丧失信心。这是非常不明智的,这样做只会让孩子更消极地看待自己,久而久之,还会变得思维僵化,反应迟钝。我们要经常鼓励孩子进行积极的设想,“失败离成功不远了,只要继续努力一定成功”。家长的鼓励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逆境挫折都不会担心害怕。
当孩子因为受挫而恐惧、难过时,父母不应以怜悯的态度对待孩子,也不能在孩子面前唉声叹气,更不能责骂孩子。正确的方法是让孩子明白,受挫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次不行,下次再来,只要坚持,总会取得成功。孩子从小到大,不可避免地会碰到很多挫折。如果孩子在受挫后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引导,就会失去自信,变得软弱和退缩。相反,如果得到适当的引导,孩子就会坦然面对挫折,渐渐培养出应对挫折的承受力和意志力。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时,父母应该及时鼓起孩子战胜失败的勇气。如“没关系,再试一次,爸爸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如果孩子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时,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不要怕,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大胆地去做,你一定能战胜它!”
三、父母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适时地给孩子讲些有关于挫折教育的故事,可以给孩子讲述伟人成长的经历、故事,“自古英雄多磨难”,世界上卓有成就的人,都是身经磨砺百炼成钢的。希望孩子以这些名人作榜样,不畏挫折。
案例故事1: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案例故事2
对周杰伦,相必大家都很熟习了,可是你晓得周杰伦怎么会胜利的吗?
一个噤若寒蝉、害羞、敏感的孩子,和妈妈、外祖母相依为命,音乐是他的世界,所有的心事与幻想都只能透过音符诉说。谁都没有想到,这个一天说不到十句话的小孩,长大后竟然成了妇孺皆知的超级巨星。
在单亲家庭里长大的周杰伦,从小就是妈妈跟外婆带大的,周杰伦记得,3岁开端训练弹琴时,妈妈就看出他在音乐上的天性,因而对他的请求很严厉,"我每次练琴时,妈妈就拿着一根棍子站在后面盯着我练琴。"杰伦笑着说:假如说自己的音乐底子打得深沉,还得感激那根棍子呢。
学琴的进程中小杰伦曾经碰到一位很严格的音乐老师,在他6岁的时候,有位老师只有学生弹琴弹错了,就立刻打手背,小杰伦因此双手充满淤青,这让他一度心生对抗,不想再学琴了:然而等他沉着下来,却又忍不住想弹琴,而且小小年事的他很担忧万一长大后什么都不会,那该怎么办?自己想了多少天后,小杰伦岂但乖乖地持续练琴,而且当前无论老师如许严格,再也不动过分开音乐的动机。当初,音乐对他来说已经像喝水一样,是天天必定要做的事。 所以身处逆境时,仍然要保持自己的理想,只有坚持才干到达幻想的此岸。
儿童生活中最好的直接榜样就是家长。“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
孩子也可以成为自己的榜样。比如,对孩子战胜挫折的经历,家长应指导儿童将其记录下来。这样,当孩子以后又面临挫折时,可以提醒他看看这些记录,向自己学习。
当然,树立孩子做自己榜样的形式绝不是仅此一种,家长和孩子可以结合实际创造适合自己家庭的特殊形式。
四、父母要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承受应对挫折的勇气
家长在日常教育中还应注意设计教育环境,不要一味给孩子营造一切需求都能轻易得到满足的生活环境,更不要阻碍孩子适当接受困难和挫折磨练的机会。挫折教育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有恢复能力,是否有无所畏惧的自信心。
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家长要提高认识,改变原来的教养态度,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不要怕孩子摔着、碰着、饿着、累着,孩子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对挑食、偏食、厌食的孩子,饿他一两顿又何妨。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家长不要去帮忙,例如,要书包自己整理自己背,自己铺床自己叠被子, 自己的书桌自己整理等.在家庭生活中,要安排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切不可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困难都解决掉,把他们前进的障碍清除得干干净净。
要舍得让孩子吃苦,让孩子吃苦应该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对孩子不要太溺爱,让他吃点苦,受点折腾;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给孩子安排一定的自理任务,孩子能做的,父母绝不要包办代替。
要给孩子犯错的权利。有些父母总是对孩子的错误非常在意。事实上,孩子犯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一个孩子如果不犯错误,他就永远不可能长大。
孩子长大的过程中,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作为家长这时不要气恼,急着插手,更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斥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可以先问孩子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第一个问题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第二个问题是:“你的感觉如何?”
第三个问题:“你想要怎样?”
第四个问题:“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第五个问题:“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第六个问题:“你决定怎么做?”
第七个问题:“你希望我做什么?”
第八个问题:“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或是“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做到了这些,相信孩子的问题就被你解决掉了。
总之,家长对孩子不合理的期望会加大孩子遭遇挫折的机率。相反,家长的合理期望可以引导孩子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评价,对自己在实现目标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能有适当的预测。这样,孩子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面对挫折时也就会客观、冷静地应对。人生的道路很长,为人父母我们要学会教孩子怎么承受挫折,这对他的一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你真这么做了,那一定是一名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