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心灵驿站

关注孩子青春前期的变化

发布日期:2016-11-15 13:29:38   来源:实小教育集团   

如今青少年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尤其是“准青春期”的高年级小学生,他们的身心逐渐在发生变化。集中表现为叛逆、与父母关系矛盾突出、人际关系困难、与老师关系紧张、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厌学、懒惰与过度自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迷恋网络游戏、不遵守校规校纪、情感压抑,甚至有自虐倾向、单相思、早恋、失恋等等。许多孩子对“性”有了朦胧的好奇、渴望、羞怯等心理变化,也有的对“性”有许多疑惑,如果不及时进行教育,容易形成不健康的性心理和人格。帮助准青春期的孩子们更健康、顺利地度过这一特殊时段,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

一、正确认识青春期

青春期是儿童生长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一般为10~20岁左右。是以性成熟为主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内分泌及心理、行为的突变阶段。如今青少年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不少高年级小学生已经进入“准青春期”, 他们随着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的发育成熟,生活体验加深,不安和好奇心相互交织,心理极不安定,常常表现为:反抗性极强、理想与现实的困惑、自我意识的增强、虚荣心很强、关心异性等。

二、正确应对青春期

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生一些变化是正常的,是青春期心理变化在行动上的体现,不必过分注意和担心。但是家长也要学会如何去正确应对孩子的这一阶段。

(一)走进孩子的世界

走进孩子的世界的前提是了解孩子。首先要关注孩子的生理变化。孩子进入小学高年级后,身高明显增加,性生理日趋成熟,男女生都会出现第二性特征。此时的家长,应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珍惜自己的性特征。另外,孩子的脑和神经逐渐发育,情绪易波动,感情十分脆弱,此时需要家长和老师配合,适时引导和帮助。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孩子进入高年级后,开始有了成人感,希望别人把他当大人看待,自我意识有了迅速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显著发展起来,但能力不强,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开始意识到两性关系,人际关系逐渐频繁,渴望找到与自己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相一致的朋友,但不善于把感情与理智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家长指导帮助,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思想,了解了孩子所思、所好、所行,才能走入孩子的世界。

(二)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要想走入孩子的世界,首先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如何才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呢?

1.端正心态,平等待之。

不少家长的“家长意识”特别强,希望孩子绝对服从家长的意志。虽然他们尽量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但孩子仍然“不听话”。为什么?因为他们忽视了孩子心灵上的需求。孩子希望父母视他们为大人,尊重他们的人格与意志,希望父母与他们交流思想。可有的家长说:我的确总在与孩子交谈,为什么不奏效呢?原来,这些家长忽视了交谈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即语言方式。一般家长通常用教训式或单向式谈话,诸如:“你应该……”“必须……”“人家的孩子……你却……”等等。孩子呢,听时点头,离时抛在脑后,因为这种单向灌输式的谈话,无法触及孩子的心灵,无法引起孩子的共鸣及让孩子获得内心体验。倘若父母用“我觉得……”“你觉得……”这种句型进行交流,孩子就会体验到父母对他的尊重,从父母与他商量的口气中体验到自己的人格价值所在,孩子就乐意向父母敞开心灵之扉。

2.不回避谈性知识。

不少家长对孩子触及到性关系的问题避而不答。就举个最常听的例子:我们的孩子大部分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呀?”绝大部分家长不会正确地教导孩子,要么就说是从垃圾堆里捡来的,要么就说像孙悟空一样从石头里出来的。在很多时候,我们家长是谈性色变,都喜欢采取蒙昧、欺骗方法,以为不知道就是最安全,让孩子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去摸索,殊不知这样会导致孩子的性无知。

而这种因封闭造成的神秘感,反会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产生越轨的行为,这大可不必。

美国性教育家戈尔顿教授认为,受过家庭性教育的青春期少男少女,大都能推迟首次与异性接触的时间。同时,戈尔顿教授还强调:“不要指望仅仅用某种教科书来解决孩子青春期的所有问题,最好的家庭性教育的方法是与孩子拉家常。”父母可以借某件性方面的问题,打开话匣子,让孩子了解性活动及相关知识。了解这些并不等于允许他们过早地这样做,而是要让孩子知道过早这样做会有害无益。

对孩子进行性教育,父母有时感到难以开口,尤其是母亲跟儿子之间更是如此。家长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比如通过信件交流,这样母子俩都比较容易接受。家长应该注意为孩子保密,取得孩子的信任,孩子才会主动写信告诉家长自己的情况。“信可以放在儿子的书桌或床上。用这种方法来传授性知识,大家都不会感到尴尬,而会乐意接受,孩子会期待下一封信的出现。”

案例:

上饶市某县的一名13岁的在校中学生竟生下一名婴儿。我们先不要追问婴儿的父亲是谁,还是先想想这样一个令人心痛的问题:女孩为什么会在父母和老师的眼皮底下怀孕七个多月才被发现,发现后又为什么会让一个13岁的女孩把孩子生下来呢?如果深究原因,与父母和学校对当今青少年青春期性教育不够重视是相关的。

一个在全国包括深圳、珠海特区等二十二个城市,对初一至高三年级男女学生的抽样调查表明:初中男生只有21%—33.5%,女生只有18.6%—35.8%已获得有限的青春期卫生知识和性知识。有80%以上的学生迫切渴望获得性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期望了解青春期发育表现及其卫生知识居首位;其次,女生渴望了解月经的生理及病理知识的占35.88%;男生中渴望了解遗精的生理及病理知识者占33.4%;渴望了解男女性器官的生理解剖及其卫生知识者,男女生分别占32%和21。5%。

这份调查表明:当代中学生对性知识的需求是相当广泛的,性教育实为广大青少年所必需。然而,由于中学生青春期性知识贫乏,导致性道德扭曲,导致我国青少年在性方面的犯罪也在逐年递增。

要想让祖国娇嫩的花朵健康地绽放,我们呼吁:请多关注青少年的青春期性教育。

3.给孩子一定的空间

在家庭教育中,要想创立和谐宽松的环境,父母必须要尊重孩子,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尤其如是。

案例: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但他却整天郁郁寡欢,对学习毫无兴趣。问其原因,他说:我的父母把我管的太死,我有自己的房间,却没有自由的天地。家里的电话铃响了,我没有资格去接,都是父母先去接,有时同学打来找我的,可他们也总不让我接。有时候觉得孤独,想打电话给同学,母亲就说:“有什么事情在学校都讲完了,还有什么好说的啊,打什么电话啊?”在生活中如此,在学习上也是,父母非逼着我每天学弹电子琴,我想看看课外书都不让看,我的生活太单调了,我厌倦了一切,天天都不开心,对学习也就越来越没兴趣了。

这位同学的诉说让人觉得他在家里有一种压抑甚至窒息的感觉。他的父母使他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在同学中失去面子,他的人格尊严受到伤害,因而失去了他这个年龄应有的欢乐,也使他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好的今天,孩子的成长却出现了“三大三小“的现象,即:生活的空间越来越大,生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房屋的空间越来越大,心灵的空间越来越小;外界的压力越来越大,内在的动力越来越小。孩子的心灵是靠人格尊严支撑的,而在高压之下,孩子永远没有被尊重的感觉。如果做父母的把给予孩子自由的时间看作是对孩子的施舍,那便是对孩子心灵的摧残。

(三)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1. 舍得让孩子"吃亏"

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家庭的特殊地位滋长了孩子孤傲自私的性格,势必会影响今后的发展前途。所以,家长一定要指导孩子正确处理人际关系。首先要教孩子学会做人。即做一个在利益冲突面前能先替他人着想的人。孩子心中最重要的人是父母,这就要培养孩子遇事替父母着想的习惯。只有能替父母着想的人在外才可能替别人着想。其次,要给孩子一个开放的空间。鼓励孩子与同学交往,团结互助,舍得让孩子“吃亏”。当然,也要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心理,学会说“ 不”。当落后的学生对孩子发出不正当邀请时,孩子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并且有巧妙拒绝的能力。

2. 鼓励男女同学正常交往

鼓励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打破交往中的神秘感。处于青春发育前期的学生,很容易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其实很多孩子产生对异性同学的朦胧情感,源于“距离产生美”,就是因为他们平时与异性同学来往不多而觉得神秘、向往。鼓励学生多参加正常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一些浓厚兴趣和高尚情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活动中健康、宽松的男女交往环境,在集体活动中进行正常的情感交流,增加孩子对多个异性的了解,逐步培养对异性之间的正确态度和纯真关系,把握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分寸,锻炼理智分析和冷静控制情感的能力。

(四)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1. 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我们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并鼓励、支持孩子去发展,对于自己爱好的事情,孩子会投入积极的情感和多余的精力,这样可以缓解孩子因为青春期生理变化带给孩子的心理压力与不适感。同时,一种健康的情趣能够让孩子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成功的体验,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2 .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有些家长常当众羞辱孩子,这是万万做不得的。孩子一旦无廉耻之心,十头牛都难以拉回,教育会显得苍白无力,孩子就会自暴自弃,尤其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关注自己在

3.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从来不干家务。不洗自己的衣物。房间乱糟糟。不收拾碗筷。不与客人打招呼。不会招待客人。公共场所大声吵闹。大人不催促不会主动写作业,完成学习任务。拿到作业试卷只看分数,不会分析并订正错误之处。课本、作业忘带,总让家长送到学校。做错了事总能找出借口和理由。课堂讲话、吵闹,遭到老师批评,总讲别人怎样,设想到自己错在哪里。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字迹潦草,卷卷面不整洁。考试作弊权当没错,小事一桩。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全无羞耻之心……(拿父母的钱胡花乱用,谓之大方,潇洒。)

以上情况有没有在你家孩子的身上出现呢?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什么现在的孩子如此缺乏责任感呢?难道孩子们天生就是如此吗?其实,根本原因还在于做父母的缺乏对孩子责任心培养的意识。

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的一员,集体的一员。有责任协助做一些家里的事,集体的事,在力所能力的范围内对家庭,对集体尽责。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让孩子充当一定的角色。例如:打扫卫生、收拾碗快、为花草浇水等等,并长期坚持,随着年龄的增大,不断赋于更多的任务和责任。孩子大一些之后,可以同孩子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讨家庭财政的安排;父母也可以适当地让孩子了解一些父母的忧虑和难处,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选择,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孩子感到家庭的美满幸福,要靠爸爸妈妈和自己的共同努力,从而增强孩子对家庭的责任心。只有对家庭有责任心的孩子,将来才可能更好地为社会尽责任。

青春前期,这是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多么重要的一段历程。不仅需要父母物质上给予某些帮助,更需要父母在精神方面给予鼓励,在心理上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让我们一起做善引导、细保护的合格家长,共同成就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分享到: